鲁迅的《论睁了眼看》创作于1925年7月22日,初刊于是同年8月30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38期,后收录于鲁迅的杂文集《坟》中。
《论睁了眼看》是一篇杂文,而不是小说。杂文其实就是论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睁眼看。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鲁迅看来,这就是“敢说,敢作,敢当”,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国人连“睁眼看”都不敢。
图片
“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
一到矛盾爆发的时候,或者受到了欺负、侮辱的时候,我们总是说在可控范围内,不要担心,不要紧,同时“闭上了眼睛”,不敢睁眼看。为什么要闭上眼睛呢?因为“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
图片
闭上眼睛不就无问题了吗?无问题,就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最后不就一切圆满了吗?
这就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看不到,管它什么民意、民心,反正看不到。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当然单纯的闭上眼也还好,问题是,我们不仅闭上眼看不到,还要去掩盖问题、粉饰太平,用一个谎言来圆另一个谎。鲁迅说:
“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
图片
用欺骗、隐瞒等各种方法编造出各种太平,自以为找到了统治的方法,然后“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
图片
这里鲁迅揭示出了专制社会的本色,那就是掩盖问题、粉饰太平,用骗和瞒制造一派光明的假象,虚假的繁荣,国人就沉浸这种“海市蜃楼”之中。
掩盖、粉饰、欺和瞒是专制社会的本色在鲁迅看来,在一个专制社会中,所谓的真相大抵也没什么真相。民众看到的都是经过粉饰的,营造出来的歌舞升平,太平盛世景象。通过欺瞒、哄骗、谎言、掩盖等等方式来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维护既定的统治秩序,维护既得利益。
图片
鲁迅生活的时代虽然经历了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上千年的专制制度,但是大革命只是剪掉了人们头上的辫子,人们心中的辫子还在。社会统治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一个专制的社会。只不过军阀专制取代了君主专制而已,军阀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以前的传统和旧制,重走老路,做着君主梦,所以才有各种复辟。
而社会中民众依然过着落后贫穷、愚昧麻木的生活,这是鲁迅所看到的社会现实。军阀还是掌控着社会的一切大权,跟君主专制一样,军阀们权力高度垄断,凌驾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
图片
而军阀们行使权力还是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认和行使,这就决定了官吏们权力来源于上级而不是人民。所以他们只需要把上级伺候好。那么,如何伺候好上级?
当然就是做好看的事,说好听的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歌颂上级、赞美领导,将社会上一切丑恶、矛盾掩盖、置若罔闻,屏蔽一切杂音,只留下歌颂和光明,营造一片繁荣美好展现给上级。
图片
对上面报喜不报忧,能少报就少报,能不报就不报,能谎报就谎报。能瞒则瞒,能盖则盖,能摆平就摆平,把有说成无,把大说成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那就没有问题了。
既然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缺陷,也就没有不平、不公,那就圆满。社会治理圆满,那不就升职了吗?
图片
同时,在专制的高压统治,官吏各种任性、武断、专断、野蛮、粗暴、暴力治理下,民众不敢批判,只能说假话了,虚假地回答一些奉承官吏,报告一些官吏们喜欢听的话。最后臣服、顺从,奴性十足,沉默、麻木,成为“看客”。
最后在自上而下的粉饰、瞒和骗中,一片歌颂声中,一个天下大治、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就跃然眼前了。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论睁了眼看》
钱理群.《鲁迅的命题:睁了眼看》
敖忠.《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总纲:<论睁了眼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